> >
“色胺类物质”的由来
“色胺类物质”的由来

“色胺类物质”的由来

2024-01-26 10:24:03

       色胺(tryptamine)是由色氨酸(tryptophan)脱羧形成的胺。色胺类物质是一类与神经递质5-羟色胺化学结构相似的精神活性物质,通过与5-羟色胺受体结合,产生致幻效应。目前,该词不是一个法律术语,而是学术界对含色胺结构的精神活性物质的统称。那么,“色胺类物质”一词从何而来?


      常见的色胺类物质主要有赛洛西宾(psilocybin)和赛洛新(psilocine)两种,别名分别为裸盖菇素和脱磷裸盖菇素。裸盖菇素在人体内会很快被代谢转化为脱磷裸盖菇素,两者都具有致幻作用。人们通常把会产生裸盖菇素的蘑菇统称为“迷幻蘑菇”(magic mushroom)典型的如墨西哥裸盖菇(Psilocybe)。这类蘑菇在我国云南等地亦有分布。


      N,N-二甲基色胺(DMT)是迷幻剂“死藤水”的主要活性成分。制作“死藤水”的原料是一种生长在南美洲亚马逊丛林里的稀有藤蔓。亚马逊原住民认为喝下这种“死藤水”后可以通灵。近年来,我国破获了不少走私贩卖“死藤水”案件。


      N,N-二甲基-5-甲氧基色胺(5-MeO-DMT)源于北美洲科罗拉多河蟾蜍(Bufoalvarius)的皮肤分泌物和毒液中。有些人为了寻求刺激而舔蟾蜍表皮的毒腺,以获得欣快迷幻的感觉。


      N,N-二异丙基-5-甲氧基色胺(5-MeO-DIPT),由“迷幻药教父”亚历山大·舒尔金合成。1999年起,该物质被称为“FOXY”(火狐狸),常作为情色药物,故又称“媚药”,在年轻人尤其是同性恋者中流行,又被称为“0号胶囊”“G点液”“犀牛液”。该物质在我国亦有滥用。国家禁毒办2018年发布的《毒品基础知识(三):新精神活性物质》指出:“色胺类物质吸食后能使人体产生强烈的幻觉。”2020年公布的《2019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但新类型毒品不断出现。如含LSD成分的‘邮票’、向学生兜售的‘聪明药’以及逐渐蔓延的‘0号胶囊’‘G点液’‘犀牛液’等色胺类物质,品种五花八门。”2021年公布的《2020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一些大城市出现滥用‘犀牛液’‘零号胶囊’等色胺类物质的吸毒群体,多为18至35岁、学历较高且拥有稳定职业的人员,传播艾滋病风险极高。”《广东公安科技》2022年第2期《使用“0号胶囊”致幻后一同性恋者坠亡》一文报道了一名21岁男性大学生使用“0号胶囊”产生被迫害幻觉后从十六楼窗户跳出坠亡的事件。


       法律管制的色胺类物质有哪些?1987年公布的《卫生部关于精神药物进出口管理规定的补充通知》附件《精神药品品种》中有“二乙基色胺”“二甲基色胺”“羟基二甲色胺”“裸盖菇素”。1989年公布的《卫生部关于贯彻执行〈精神药品管理办法〉的通知》附件《精神药品品种及分类》将以上4种物质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1996年版、2005年版、2007年版、2013年版《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均将“二乙基色胺”“二甲基色胺”“乙色胺”“赛洛新”“赛洛西宾”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公安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5年发布的《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将N,N-二烯丙基-5-甲氧基色胺(5-MeO-DALT)、N,N-二异丙基-5-甲氧基色胺(5-MeO-DiPT)、N,N-二甲基-5-甲氧基色胺(5-MeO-DMT)、N-甲基-N-异丙基-5-甲氧基色胺(5-MeO-MiPT)、α-甲基色胺(AMT)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1年发布的《关于将合成大麻素类物质和氟胺酮等18种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的公告》将α-甲基-5-甲氧基色胺(5-MeO-AMT)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综上,目前我国共列管11种色胺类物质。2023年11月14日更新的美国《管制物质列表》(Schedules of Controlled Substances)将乙色胺、N,N-二甲基-5-甲氧基色胺、α-甲基色胺、蟾毒色胺、二乙基色胺、二甲基色胺、N,N-二异丙基-5-甲氧基色胺等7种色胺类物质列入附表I管理。比较可知,我国管制的色胺类物质品种数要多于美国。


(作者系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刑事司法系教授)


相关商品推荐
【德代购】检测机构专用农药固样/溶液标准物质
【德代购】检测机构专用农药固样/溶液标准物质
【德代购】检测机构专用农药固样/溶液标准物质
去购买
【德代购】优惠套装毛发中58种滥用物质标准品/常用小规格零售
【德代购】优惠套装毛发中58种滥用物质标准品/常用小规格零售
【德代购】优惠套装毛发中58种滥用物质标准品/常用小规格零售
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