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误导性的DNA证据:司法误判的原因

误导性的DNA证据:司法误判的原因

[英] 彼得·吉尔 著,叶健 译

弘德价
45.00
55.00
配送至
库存紧张,5天内发货
  • 9
商品已下架,暂时无法购买...
弘德网图书城
店铺评分

商品评价 0.00
发货速度 0.00
售后服务 0.00
  • 热销商品
  • 热门关注
  • 商品介绍
  • 商品评价 (9)

本店支持德先用,本店欢迎德全购,本店支持弘德e卡支付,本店积分抵扣最高10%!图书店根据库房书籍保有量,按当天15:00前下单计算,发货时间1-5工作日不等。图书我国为0税点商品,以免发票邮寄中遗失,如需发票请申请电子发票,发票在发货后1~3个工作日内可在我的订单-订单详情-发票下载中自助下载。基础运费10-15元,部分地区12-19元,续件运费每本3元,下单后找客服WX13811904765改价!满1000元自动免运费。

在线客服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ISBN:9787501459902 出版时间:2020-05-01 正文语种:中文

编辑推荐

本书值得所有的法医DNA分析人员认真阅读,以便对他们使用的强大技术的局限性以及近年来越来越灵敏的DNA检测结果有更好的理解。警方调查员和法律团体的成员如果依靠DNA证据来做出决定,也应该阅读这本书,因为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警示词,提醒人们在检测方法变得更加灵敏时,注意DNA解释的挑战。

内容简介

《误导性的DNA证据——司法误判的原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微量-DNA” 的定义;在证据解释过于简单化时,对一些导致司法误判的原因进行审查;指导“微量-DNA” 证据解释的框架,提出13项建议;讨论DNA数据库的使用和滥用;对调查克尔彻死亡案的一次令人关注的审查和讨论,该案中阿曼达·诺克斯和其他人被意大利法院指控和定罪。值得所有法医DNA分析人员认真阅读,以便对他们使用的强大技术的局限性以及近年来越来越灵敏的DNA检测结果有更好的理解。警方调查员和法律团体的成员如果依靠DNA证据来做出决定,也应该阅读本书,因为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警示,提醒人们在检测方法变得更加灵敏时,注意DNA解释的挑战。

作者简介

作者:Peter Gill

挪威奥斯陆大学的法医遗传学教授,曾任国际法医遗传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Forensic Genetics, ISFG)主席。1985年与Alec Jeffreys合作在《Nature》上发表法医DNA第 一篇文章,标志着法医DNA技术的诞生。先后开发了短串联重复(复合)序列STR分析及低拷贝数分析方法,较先提出建设DNA数据库,在法医DNA分析和证据解释方面作出卓 越贡献。发表论文200多篇,被引用超过12800次(h指数为63)。

译者:叶健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副主任、主任法医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刑警组织DNA专家工作组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较高 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党的十七大代表。系统发展了我国法医DNA检验技术,率先在国内自主研发法医DNA检验系列试剂并实现产业化。

目录

第 一章 定义:污染及解释
1.1 历史
1.2 “微量-DNA”的定义
1.3 关于污染的讨论
1.4 司法误判为什么会发生
1.5 一些思维的谬误
1.6 似然比
1.7 法庭科学专家的作用

第二章 对解释错误的根本原因分析
2.1 一个典型案例:亚当·斯科特案
2.2 贾玛案中的司法误判
2.3 错误的特征
2.4 错误率的定义
2.5 从次来源层级报告DNA图谱
2.6 从来源层级报告DNA图谱
2.7 从行为层级报告
2.8 检察机关的作用
2.9 认证/监管机构的作用
2.10 数据库搜索问题
2.11 历史的教训
2.12 陈述的要素
2.13 总结

第三章 “微量-DNA”证据转移的解释框架
3.1 陈述结构
3.2 外源DNA何时以及如何转移到受害者指甲下
3.3 实验研究中外源DNA转移的基础水平
3.4 通过“被动”或物理方法(刮擦)转移的DNA图谱会持续7天吗
3.5 提取前7天转移到指甲上的DNA图谱的存留时间
3.6 将可能性转化为广泛的概率范围:报告人员的模型
3.7 总结

第四章 国家DNA数据库,证据强度与错误率
4.1 国家DNA数据库测试策略
4.2 两种DNA数据库
4.3 皮奇福克案是如何导致第 一个DNA数据库建立的
4.4 定义“目标人群”
4.5 数据库并非打击犯罪的必需
4.6 误解
4.7 以匹配概率表征的证据强度
4.8 结论
4.9 搜索整个数据库(有效性与随机比中相关)
4.10 DNA数据库搜索如何影响证据强度
4.11 聚焦调查(从“目标人群”中排除更多的嫌疑人): 引入“权重”的概念
4.12 亚当·斯科特案
4.13 使用证据“权重”公式进行计算
4.14 如果嫌疑人来自“目标人群”以外,“权重” 如何改变P(GIEo)
4.15 “天真调查员效应”与司法误判的相关性
4.16 用DNA分型更新证据效应(从“目标人群”中选择 嫌疑人)
4.17 “淹没效应”
4.18 用“地理分析”定义“权重”是否有科学基础
4.19 数据库搜索对证据强度的影响
4.20 上诉法院对贝叶斯定理的裁决
4.21 法庭对这种想法接受了多少
4.22 “被告的谬误”并非必然谬误
4.23 使非DNA证据与DNA证据协同
4.24 假阳性错误(显而易见的事实)
4.25 全部汇总:调查员可使用的简单方法
4.26 结论
4.27 总结
4.28 复杂的DNA图谱:令人担忧的德卢格斯案——上诉法院结论可疑的一个例子
4.29 德卢格斯案
4.30 专家意见能取代同行评审吗
4.31 “科学方法”的提醒
4.32 假阳性结果
4.33 结论

第五章 结束语:以梅雷迪斯·克尔彻死亡案为例
5.1 DNA环境的动态背景
5.2 实验室环境监测
5.3 关于可用于评估DNA证据相关性信息的限制
5.4 梅雷迪斯·克尔彻死亡案的背景
5.5 案件情况概要
5.6 刀(36号物证)
5.7 “微量-DNA”证据
5.8 刀上其他“微量-DNA”证据的简要总结
5.9 文胸扣(165号物证)
5.10 答案有多可靠
5.11 DNA图谱证据的进一步评价:限制
5.12 转移模型:可用于评估DNA图谱证据相关性评价信息的限制
5.13 法官如何解释证据
5.14 评估检方起诉方案的有针对性操作指南
5.15 结束语
词汇表






X27eGjZ8aH.jpg





K8YChtXEzm.jpg


好评度
100%
  • 全部评价
  • 晒图
  • 追评
  • 好评
  • 中评
  • 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