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原理:司法证明科学

苏珊·哈克 著,刘静坤,王进喜 译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ISBN:9787519757885版次:1商品编码:13228445品牌:法律出版社包装:精装开本:16开出版时间:2022-06-01用纸:胶版纸页数:447字数:540000

弘德价
77.00
88.00
配送至
有货,5天内发货
  • 1
弘德网图书城
店铺评分

商品评价 0.00
发货速度 0.00
售后服务 0.00
  • 热销商品
  • 热门关注
  • 商品介绍
  • 商品评价 (1)
  • 商品编号 -
  • 品牌 弘德网
  • 出版年份 2022

本店支持德先用,本店欢迎德全购,本店支持弘德e卡支付,本店积分抵扣最高10%!图书店根据库房书籍保有量,按当天15:00前下单计算,发货时间1-5工作日不等。图书我国为0税点商品,以免发票邮寄中遗失,如需发票请申请电子发票,发票在发货后1~3个工作日内可在我的订单-订单详情-发票下载中自助下载。基础运费10-15元,部分地区12-19元,续件运费每本3元,下单后找客服WX13811904765改价!满1000元自动免运费。

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法律领域的真相究竟是指纯粹的真相,还是指其他特殊的事物?审判是为了查明真相吗?对抗式程序和证据排除规则究竟是利于还是妨碍准确认定事实问题?证明标准能否等同于数学概率?统计学证据应当扮演何种适当的角色?法庭如何才能更好地处理案件中的科学证言?法庭如何区分可靠的科学证言与不可靠的胡言乱语?本书收录的十二篇跨领域的专业论文,对法律领域的科学、证明和真相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探究。
在这些论文中,苏珊·哈克教授一如既往地使用清晰和灵动的笔触,针对现实生活的法律问题,从知识理论和科学哲学等角度作出原创性和别致性的分析。她在书中详细地分析了大量案件和相关的科学著作,探讨了科学领域同行复核制度扮演的多重角色,以及相关法律领域的晚近发展。
苏珊·哈克教授是迈阿密大学人文学科杰出教授,艺术和科学学科库柏高 级学者,哲学教授和法学教授。她出版了诸多业内高度认可的著作,包括《证据与探究》《理性地捍卫科学》,并且发表了大量法学、哲学和科学领域的论文。苏珊·哈克教授是彼得·金所著的《100名哲学家:世界*伟大的思想家的生平与著述》(2004年)收录的在世的著 名哲学家之一;她还被《周日独立报》评为有史以来*重要的10名女性哲学家之一(2005年)。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苏珊·哈克
苏珊·哈克教授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曾担任剑桥大学New Hall College的Fellow和华威大学哲学教授,目前担任迈阿密大学人文学科杰出教授,艺术和科学学科库柏高 级学者,哲学教授和法学教授。
除本书外,哈克教授出版的著作包括《逻辑哲学》《变异逻辑、模糊逻辑:超越形式主义》《一位热情的稳健派的宣言:不时髦的论文集》《理性地捍卫科学——在科学主义与犬儒主义之间》《让哲学发挥作用:探究及其在文化中的位置》和《科学主义及其不满》等。她在诸多专业领域发表了250余篇论文;她的著述以18种语言,在36个国家出版。
哈克教授在教学、研究和学术写作领域获得了诸多奖项。2011年,被佩特里·安德雷斯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2016年,获得都柏林大学尤利西斯勋章(*高奖项);2020年,获得格罗纳大学国际法律文化奖。
哈克教授是彼得·金所著的《100名哲学家:世界*伟大的思想家的生平与著述》(2004年)收录的在世的著 名哲学家之一;她还被《周日独立报》评为有史以来*重要的10名女性哲学家之一(2005年)。

译者简介:
刘静坤
法学博士,博士后,剑桥大学法学硕士。
曾任*高人民法院刑三庭法官、曾挂职云南省公安厅厅长助理,现为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教授。
参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改革、量刑规范化改革等中 央司法改革项目,参与起草多项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参与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研究。
出版《The Exclusionary Rule of I1legal Evidence in China》《刑事诉讼法注释书》《刑事程序的权利逻辑:国际法和国内法比较考察》《证据审查规则与分析方法:原理·规范·实例》《中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原理·案例·适用》《公正何以难行》《犯罪心理学》《犯罪重建》《司法错误论》等著作、译著10余部,在《法学研究》《政法论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文章百余篇。
王进喜
法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律师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证据科学》杂志副主编、司法部律师惩戒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10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证据科学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负责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2009-2012年度客座研究人员,2002-2003年度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美国富布莱特项目研修学者,2010年9月-2011年6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法学院高 级访问学者。
主要著作有:《法律职业行为法》《刑事证人证言论》《美国律师职业行为规则理论与实践》等。
主要译作有:《苏格兰诉辩律师协会诉辩律师职业行为指引和惩戒规则》《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1998年法律职业法》《律师事务所的有效知识管理》《现代律师事务所管理:新的挑战,新的视角》《加拿大律师协会联合会职业行为示范守则》《面向新世纪的律师规制》《论律师的流动管理》等。

精彩书评

苏珊在这本书中提醒我们,法律与认识论密不可分。只有天资聪慧的哲学家才能认识到这一点,也只有天资聪慧的教授才能帮助我们认识到,这结论对我们的日常工作究竟具有哪些影响。关于这一主题,苏珊作出了巨大的,在我看来也是经久的贡献。
——加拿大最 高法院罗素·布朗大法官
在法律和科学领域,关于科学证据在法律领域扮演的适当角色,以及法律领域证明标准的解释,存在极大的混乱。通过阅读这本精心编纂的论文集,你能够对这些问题获得极其透彻的洞见和理解。哈克教授分析了这一混乱局面的历史发展,并且对如何解决这种混乱局面提出了法律和哲学领域的深刻见解。我希望这部著作能够摆在美国最 高法院每位大法官的案头。
——理查德·怀特,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肯特法学院杰出教授
《证据原理》一书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权威作者撰写的富有洞见的论文集,这本书值得哲学家和法律学者关注。
——卡尔科·拉诺,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杰出教授
我在学术上受到苏珊·哈克教授的很大影响。她的研究范围很广,覆盖了逻辑哲学、认识论、形而上学、美国实用主义、文化批评、科学哲学、法哲学、元哲学和哲学方法论等众多领域,在每一个领域中都有出色的贡献。她的这本证据原理著作,整合了她对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等领域的深人思考,并对法律领域的科学、证明与真相等问题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这种贯通法学、哲学和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方法,是认识和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复杂问题的必由之路。
——陈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人文社科讲席教授,国际哲学院(IP) 院士,国际科学哲学院(AIPS) 院士

目录

目 录
导论 法律领域的科学、证明与真相
 ——从实用主义视角分析
第 一篇 认识论与证据法:问题与课题
 一、识别法律领域的认识论问题
 二、法律认识论的特点
 三、阐明与法律相关的认识论理念
 四、将这些认识论理念应用于证明问题
 五、展望新的主题
第二篇 认识论的法律化:真相、正义和美国模式
 一、真相与正义
 二、证据与探究
 三、对对抗制诉讼的认识论批判
 四、对证据排除规则的认识论批判
第三篇 法律概率主义:一个认识论异议
 一、证明标准最 好被理解为确证程度
 二、确证程度不是数学概率
 三、萨科和范泽提案件:基础融贯主义优于主观贝叶斯论
 四、科林斯案件:基础融贯主义再次优于主观贝叶斯论
第四篇 无法调和的分歧?科学与法律的不幸联姻
 一、导言
 二、科学证人
 三、科学的性质与法律的文化
 四、这些“不可调和的分歧”的现实体现
 五、这个婚姻能否挽救?
第五篇 不断摸索:道伯特标准的两个混淆
 一、道伯特案件的混淆:波普尔和亨佩尔
 二、道伯特案件的混淆:“科学性”和“可靠性”
 三、道伯特案件的法律影响
 四、从这里我们去向何方?
第六篇 联邦的科学哲学:解构与重构
 一、一个纠结的故事
 二、这是真正的波普尔哲学吗?
 三、道伯特案件对波普尔的理解为何如此错误?
 四、联邦法院的可证伪性
 五、故事中的刺痛
第七篇 同行复核与出版:对法律人的启迪
 一、出版前的同行复核:历史渊源及其当前角色
 二、出版前的同行复核:理论基础及其固有的局限性
 三、出版前的同行复核:最近的压力、缺陷与失效
 四、对法律人的启迪
 五、循环无端?盐酸双环胺文献中的“同行复核与出版”
第八篇 诉讼主导型科学面临的困境
 一、法律的荆棘:道伯特案件和布拉姆案件的复杂叙事
 二、认识论困境:“诉讼主导型科学”和“证据可靠性”的泥沼
 三、柳暗花明又一村?非也!
第九篇 因果关系的证明:组合性证据的证明力
 一、问题的提出
 二、提出认识论主张
 三、某些争议问题的解决方案
 四、证据领域的原子论模式
第十篇 关联与因果:流行病学、法律和认识论视野下的“布拉德福特·希尔标准”
 一、慎之又慎
 二、流行病学背景下的“布拉德福特·希尔标准”
 三、法律背景下的“布拉德福特·希尔标准”
 四、认识论背景下的“布拉德福特·希尔标准”
 五、结束语:证据原子论的问题
第十一篇 危险行业:具体因果关系的统计证明
 一、一个实用主义的前言:法律概念是如何演化的
 二、法律史:倍增风险证据如何成为具体因果关系的标准
 三、认识论分析:对于证明具体因果关系,为什么倍增风险证据既不必要也不充分
 四、实践后记:为什么更好的认识论也将是更好的政策
第十二篇 大道至简:关于法律领域真理的简约真相
 一、真理和真相
 二、真理的含义
 三、法律真相和事实真相
 四、法律真相的司法解释
 五、规范、法律和道德

前言/序言

中文版序言

本书的翻译工作并非易事,既要熟知我的非常独特的英文表达方式,也要掌握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的证明程序,还要了解认识论等领域的基本概念,以及我在语言哲学、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等领域的核心观点,当然也包括我非常青睐的经典实用主义传统理论。考虑到这些因素,这项翻译工作一定令人望而生畏。
事实上,即便是本书英文标题“Evidence Matters”,也蕴含着多重含义:既可理解为“证据很重要”,也可解读为“证据领域的问题”。凡此种种,都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不过我相信,中国读者应该能够理解:一方面,由于事实真相对实质争议至关重要,因此,法律对证据的处理方式值得关注;另一方面,这种关注也促使我们思考,适格的法律程序究竟如何才能查明事实真相。
基于这些考量,我们不得不面对接踵而至的诸多问题。认识论理论究竟能给法律带来哪些益处?相应地,长期以来处理复杂证据的法律实践究竟能给认识论带来哪些启迪?审判的目的,是否就像时任美国司法部长詹尼特·雷诺所讲的那样,致力于“查明真相”?普通法的证明程序,是否就像杰里米·边沁在一个世纪之前所讲的那样,因排除规则导致一些相关证据不具有可采性,从而在本质上不适合得出符合事实真相的裁决?法律制度为何难以有效地处理专家证据特别是科学证据?美国联邦最 高法院为何认为,波普尔的科学哲学(该哲学专门关注可靠性概念)可以帮助法院确定特定的科学证言是否具有足够的可靠性,进而具有可采性?证明标准能否与数学概率相提并论?毒物侵权案件原告是否必须提供超过倍增风险的流行病学证据才能证明特定因果关系?等等。
本书内容主要关注的是美国的证据法,这主要是由于,我对这一领域拥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知识;不过,有关内容也涉及其他普通法国家的法律制度,还经常将之与西欧和拉美国家大陆法系制度截然不同的证明程序进行比较。需要指出的是,我对中国法律所知甚少,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对此进行研究;通过与中国法学界进行的交流,我希望本书研究的问题与中国遇到的挑战具有类似性,进而对中国的证据法学研究有所裨益。
感谢王进喜教授、刘静坤教授,以及法律出版社负责本书出版工作的编辑。我很清楚,本书的翻译出版难度很大,非常感谢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

苏珊·哈克
2022年5月





X27eGjZ8aH.jpg





K8YChtXEzm.jpg


好评度
100%
  • 全部评价
  • 晒图
  • 追评
  • 好评
  • 中评
  • 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