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物证技术学(第五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Criminalistics]
弘德网图书城
店铺评分

商品评价 0.00
发货速度 0.00
售后服务 0.00
  • 热销商品
  • 热门关注
  • 商品介绍
  • 商品评价 (5)

本店支持德先用,本店欢迎德全购,本店支持弘德e卡支付,本店积分抵扣最高10%!图书店根据库房书籍保有量,按当天15:00前下单计算,发货时间1-5工作日不等。图书我国为0税点商品,以免发票邮寄中遗失,如需发票请申请电子发票,发票在发货后1~3个工作日内可在我的订单-订单详情-发票下载中自助下载。基础运费10-15元,部分地区12-19元,续件运费每本3元,下单后找客服WX13811904765改价!满1000元自动免运费。

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物证技术学(第五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共分为八编,编与编相对独立,便于《物证技术学(第五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的读者以“模块”的方式掌握全书的内容;同时,各编之间又有隐性联系:首编为物证技术学基本知识,在介绍了物证、物证技术、物证技术学的基本概念,物证的特点、种类及一般处理规则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物证技术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为其他各编的学习和掌握奠定了基础。第二编为物证摄影技术,讲述了物证摄影技术的概念、原理、作用及常规物证摄影技术和特种摄影技术,为后续其他编章所涉物证的记录、提取及检验鉴定等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第三编至第八编,则根据实务中物证技术所针对的主要对象,分别介绍了痕迹物证技术、文书物证技术、化学物证技术、生物物证技术、音像物证技术和电子物证技术。尽管物证的具体种类不同,如有痕迹物证、文书物证等,在显现、提取、检验鉴定时所用的物证技术手段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不仅要受物证技术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指导,且其自身之间,有时也会相互关联,例如,对于在现场发现、提取的血指印,不仅可以借痕迹物证技术确定其来源,也可以借生物物证技术探究其个体特点。因此,学习物证技术学所涉内容时,可从“编”切入,最后以点带面,全面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作者简介

李学军: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证据学教研室主任、证据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物证技术鉴定中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编 物证技术学基本知识 
第一章 物证技术学概述 
第一节 物证的概念、特点、种类及一般处理原则 
第二节 物证技术和物证技术学 
第二章 物证技术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物质可分性原理 
第二节 物质交换原理 
第三章 物证技术中的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 
第一节 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概述 
第二节 同一认定、种属认定的基本形式和类型 
第三节 同一认定与种属认定的相互关系 
第四节 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的科学基础 
第五节 同一认定、种属认定的方法和步骤 
第二编 物证摄影技术 第四章 物证摄影概述 
第一节 物证摄影的概念、作用和特点 
第二节 物证摄影技术原理及主要配光技术 
第五章 物证摄影技术 
第一节 常规物证摄影技术 
第二节 特种物证摄影技术 
第三编 痕迹物证技术 
第六章 痕迹物证技术概述 
第一节 痕迹与痕迹物证技术 
第二节 痕迹鉴定的程序 
第七章 手印物证技术 
第一节 手印的特性、分类及作用 
第二节 手掌面皮肤花纹 
第三节 现场手印的寻找、发现 
第四节 现场手印的记录、提取 
第五节 手印的显现 
第六节 样本手印及手印鉴定 
第八章 足迹物证技术 
第一节 足迹的概念、形成、分类和作用 
第二节 足迹的特征 
第三节 现场足迹的寻找、发现和提取 
第四节 足迹鉴定 
第九章 工具痕迹物证技术 
第一节 工具痕迹的特点及作用 
第二节 工具痕迹的形成与种类 
第三节 工具痕迹的现场勘验 
第四节 现场工具痕迹的分析 
第五节 工具痕迹鉴定 
第十章 枪弹痕迹物证技术 
第一节 枪弹痕迹物证技术概述 
第二节 枪弹及枪支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 射击弹头、弹壳上的痕迹 
第四节 现场枪弹痕迹物证的勘验及分析 
第五节 枪弹痕迹的鉴定 
第十一章 其他痕迹物证技术 
第一节 车辆痕迹物证技术 
第二节 整体分离痕迹物证技术 
第三节 牙齿痕迹物证技术 
第四编 文书物证技术 
第十二章 文书物证技术概述 
第一节 文书物证和文书物证技术 
第二节 文书物证技术的类型和作用 
第三节 可疑文书的勘验、提取和送检 
第十三章 笔迹物证技术 
第一节 笔迹及其鉴定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笔迹特征 
第三节 伪装笔迹及其特征 
第四节 笔迹鉴定及笔迹样本 
第五节 笔迹鉴定的基本步骤及主要内容 
第十四章 伪造、变造文书物证技术 
第一节 伪造文书和变造文书的概念及区别 
第二节 伪造文书的常用方法以及伪造文书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伪造文书的检验 
第四节 变造文书的常用方法以及变造文书的主要特点 
第五节 变造文书的检验 
第十五章 印章印文物证技术 
第一节 印章印文及其常见伪造手法、特点 
第二节 印章印文的鉴定 
第十六章 文书物质材料及书写工具鉴定技术 
第一节 文书物质材料及书写工具鉴定概述 
第二节 文书物质材料的检验 
第三节 文书字迹的书写工具鉴定 
第十七章 文书制作时间鉴定技术 
第一节 文书制作时间鉴定概述 
第二节 文书制作时间的鉴定 
第十八章 其他文书物证技术 
第一节 打印文书的检验 
第二节 静电复印文书的检验 
第三节 被损坏文书的检验 
第四节 被涂抹文字的显现 
第五节 抑压文字的显现 
第五编 化学物证技术 
第十九章 化学物证技术概述 
第一节 化学物证的概念及种类 
第二节 化学物证技术的任务和作用 
第三节 化学物证的发现和提取 
第二十章 爆炸、纵火物证及其鉴定 
第一节 爆炸与燃烧的概念 
第二节 炸药与可燃物质 
第三节 爆炸、纵火物证的收集 
第四节 爆炸、起火情况的分析 
第五节 爆炸物证、纵火物证的鉴定 
第二十一章 泥土、玻璃、纤维物证及其鉴定 
第一节 泥土物证及其鉴定 
第二节 玻璃物证及其鉴定 
第三节 纤维物证及其鉴定 
第二十二章 塑料、橡胶、油脂、涂料物证及其鉴定 
第一节 塑料、橡胶的鉴定 
第二节 油脂物证及其鉴定 
第三节 涂料物证及其鉴定 
第二十三章 毒品及其鉴定 
第一节 毒品概述 
第二节 常见毒品简介 
第三节 毒品鉴定的一般方法 
第二十四章 毒物及毒物鉴定 
第一节 毒物概述 
第二节 毒物鉴定 
第三节 氰化物、乙醇中毒的鉴定 
第四节 亚硝酸盐中毒的鉴定 
第五节 砷化合物中毒的鉴定 
第六节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鉴定 
第七节 生物碱类药物中毒的鉴定 
第八节 有机磷类杀虫剂中毒的鉴定 
第九节 一氧化碳中毒的鉴定 
第六编 生物物证技术 
第二十五章 生物物证技术概述 
第一节 生物物证概述 
第二节 生物检材的发现、提取、包装、保存和送检 
第二十六章 血痕及其鉴定 
第一节 血痕的肉眼检验 
第二节 血痕的预试验 
第三节 血痕的确证试验 
第四节 血痕的种属认定 
第五节 人血血型的检验 
第六节 血痕的 分析 
第二十七章 精斑、唾液斑和毛发的检验 
第一节 精斑的检验 
第二节 唾液斑的检验 
第三节 毛发的检验 
第二十八章 生物物证的 分析技术 
第一节 的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 
第二节 的多态性 
第三节 分析技术 
第四节 分析技术在办案中的应用 
第二十九章 植物物证检验技术 
第一节 植物物证检验概述 
第二节 植物物证的检验 
第七编 音像物证技术 
第三十章 音像物证技术概述 
第一节 音像物证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音像物证的种类及音像物证技术的任务 
第三十一章 声纹物证技术 
第一节 声纹物证基础知识 
第二节 声纹鉴定 
第三节 说话人鉴定 
第四节 声纹鉴定的样本提取及说话人鉴定意见的种类 
第五节 语音人身分析 
第三十二章 图像物证技术 
第一节 图像物证技术概述 
第二节 图像处理 
第三节 人像的鉴定 
第四节 车辆或物品图像的鉴定 
第五节 图像的原始性和真实性鉴定 
第八编 电子物证技术 
第三十三章 电子物证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节 电子物证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第二节 电子物证技术的概念和分类 
第三十四章 电子物证的发现、提取和鉴定 
第一节 电子物证的发现和提取 
第二节 电子物证的鉴定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五版说明
2014年8月22日,被关押8年且被4次判处死刑的念斌,最终获得了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无罪判决。随后,该案被《人民法院报》编辑部评选为2014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刑事案件。
站在证据法学视角不难发现,这是一件离不开物证及其鉴定意见的刑事案件:能够证明被害人的致死原因和作案人的投毒方式、毒物来源等关键中毒事实的核心证据,是相关的理化物证及其鉴定意见。诚如学界、实务界专家普遍所言,该案件系“疑罪从无”之理念、“有效辩护”之制度在我国共同落地的成果,但从本质上看,念斌最终能获自由身,实应归功于我国2013年1月1日方建立的刑事专家辅助人制度――如若不是辩护方的专家辅助人从根本上挑战并推翻了控方的重要指控证据之一,即从死者的心血、尿液中检出氟乙酸盐的鉴定意见,裁判者难以作出因“疑”而从“无”的裁判,辩护律师更难实现“有效”辩护!
可以说,念斌案以及之后的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等,使物证及其鉴定意见在诉讼中的证明价值更加受到重视,物证技术学这门学科也相应更为普通高校法学院(系)所关注:当下,司法证明早已步入以科学证据证明为主的时代,我们不能忽视和轻视物证及物证技术在诉讼中的功用,要关注和重视对法科学生有关物证技术学知识及其思维方式的传授和培养。
而这种格外的关注和重视,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尤为突出。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前身)便将侦查学教研室更名为物证技术学教研室,并在法学本科生中开设“物证技术学”这门必修课,招收物证技术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因为那时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便深刻知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证在诉讼中出现的概率将越来越高,所蕴含的证明价值亦将越来越大。同时,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更明了,物证与人证不同,其“哑口无言”、难以自我言说而需经有专门知识之人的“解读”才能发挥其证明作用的特点,固然要求有专门的高校培养专门的人才去从事物证的“解读”即物证鉴定工作,但物证以及物证鉴定意见最终还是要回归法律语境,在司法舞台上,由包括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在内的法务人员通过对物证及其鉴定意见的审视和评判,将其证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了解并知悉物证的发现、收集、提取、鉴定等技术知识,以便更公正地解决各类纷争,显然是未来法务工作者的必备素养,也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培养学生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目标。
教材是教学培养的基础,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一直重视《物证技术学》教材的编撰及更新。1990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就出版了第一版《物证技术学》,并不断根据相关基本理论、原理、技术、方法的进步和成熟而进行着修订,而2011年9月出版的第四版《物证技术学》还被北京市教委授予了“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证书(2013年)”。此后近九年来,物证技术学的相关理论及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故也到了对该教材再次修订,以反映最新成果,让法学人才培养能够与时偕行的时候。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众所周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于2017年率先在普通高校法学院中成立了未来法治研究院,尝试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新科技与法律有机融合。但纵然如此,我们也依然强调对传统的科技+法律之成果即物证技术学的关注,而且《物证技术学》第五版的修订工作被纳入中国人民大学“十三五”本科规划教材项目,这使我们有动力、有决心通过努力与创新,进一步完善新一版的《物证技术学》。
具体说来,与《物证技术学》第四版相比,《物证技术学》第五版既有“坚守”也有“突破”。其“坚守”在于,仍以培养具有法学专门知识与物证技术专门知识的综合素养人才为目标,主要针对普通高校法学院(系)本科学生编写,因此,还是强调物证及相关技术的基础性、相对全面性及连贯性,同时,尽可能反映相关技术的先进性;全书语言简朴、通俗又不失规范。其“突破”在于:首先,从内在逻辑关联性出发,第五版教材将之前“从头至尾”共计24章的知识内容,以“编”的形式分成了八个版块:以物证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等基础知识为起点,以物证摄影这一通用技术为过渡,将实务中最为常见的六大类物证的相关技术作了较为全面的编撰。这种以“编”带面的撰写方式,更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物证技术学的整体架构及相关的知识。其次,第五版教材新邀请了一些学者及实务专家对原有教材的相关内容,如物证摄影技术、痕迹物证技术、音像物证技术等,予以了修正和更新。再加上其他内容,第五版教材不仅是面向普通高校学生的法学教材,还可成为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务工作者理解并掌握诉讼中与物证有关的技术或专门知识的读本,更可成为我国警察院校或政法院校培养物证技术专门人才的重要参考资料。再次,受篇幅限制,第五版教材虽未过多涉及一些物证新技术的具体细节,但诸如大数据鉴定、书画司法鉴定、人脸识别技术等内容,仍在相关章节中有所提及。这对于学生们接受新技术、形成新思维均有所帮助。最后,第五版教材以编为单元给出了“问题及思考”,便于学生们掌握相关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并在全书最后附上了作者写作时参考的主要文献供学生们课外阅读并学习。
此外,对于第四版教材的部分内容,即本版的第一编“物证技术学基本知识”、第六编“生物物证技术”等,第五版教材进行了调整;对于第四版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表述等,也作了修改完善。
………

前言/序言

  法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并居于先导性的战略地位。在我国社会转型的新世纪、新阶段,法学教育不仅要为建设高素质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服务,而且要面向全社会培养大批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发展经济的高层次法律人才。近年来,法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法科数量增长很快,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培养层次日渐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涵盖本科生、第二学士学位生、法学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研究生、法学博士研究生的完整的法学人才培养体系,接受法科教育已经成为莘莘学子的优先选择之一。随着中国法治事业的迅速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法学教育的事业大有可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前途充满光明。
  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育人,在于塑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法学教育的宗旨并非培养只会机械适用法律的“工匠”,而承载着培养追求正义、知法懂法、忠于法律、廉洁自律的法律人的任务。要完成法学教育的使命,首先必须认真抓好教材建设。我始终认为,教材是实现教育功能的重要工具和媒介,法学教材不仅仅是法学知识传承的载体,而且是规范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法学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X27eGjZ8aH.jpg





K8YChtXEzm.jpg


好评度
100%
  • 全部评价
  • 晒图
  • 追评
  • 好评
  • 中评
  • 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