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法庭科学DNA数据库的运用与规制

法庭科学DNA数据库的运用与规制

[The Application and Regulation of Forensic DNA Database]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61712版次:1商品编码:12923186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包装:平装丛书名: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外文名称:The Application and Regulation of Forensic DNA Database开本:16开出版时间:2020-05-01用纸:胶版纸页数:304

弘德价
88.20
98.00
配送至
库存紧张,5天内发货
  • 5
弘德网图书城
店铺评分

商品评价 0.00
发货速度 0.00
售后服务 0.00
  • 热销商品
  • 热门关注
  • 商品介绍
  • 商品评价 (5)

弘德网图书城

内容简介

  在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下,DNA证据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国家大数据战略为DNA数据库的巩固和壮大提供了政策导向。全国公安机关各类DNA数据库正是这国家大数据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多年的运行中在各个环节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和不可回避的问题。
  《法庭科学DNA数据库的运用与规制》将DNA数据库作为研究对象,在介绍DNA数据库背景知识的基础上,从证据法的角度对传统DNA证据和源自DNA数据库的证据进行比较及区分,提出DNA数据库证据的概念,从根本上明确其证据定位和属性。以此为出发点延伸出两条主线:一是DNA数据库证据的运用,包括DNA数据库数据信息的录入与存储、DNA数据库数据信息的检索与比对及DNA数据库鉴定意见的解释和使用。二是DNA数据库证据的规制。在探析DNA数据库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发掘产生错误的背后原因的基础上,最终从技术和法律两方面对DNA数据库进行综合规制。

作者简介

  刘雁军,先后就读于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分别获医学学士、医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山西省沁水县公安局、山西省晋城市公安局从事刑事技术工作,现为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证据法学、诉讼法学、司法鉴定学。
  主要兼职:山西省地方立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警察执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山西省司法厅司法鉴定专家库成员,山西迪安法润鉴定所鉴定人、副主任法医师。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该书作者发挥自己从事公安机关DNA技术工作的优势,广泛收集实践中DNA数据库建设和使用的资料,在对大量的数据、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建设、使用DNA数据库的技术和法律对策。这些建议对发挥DNA数据库在刑事诉讼中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该书为国内首次全面、深入地对DNA数据库从法庭科学技术、证据法学和立法学三个维度进行阐释的代表性著作。
  ——刘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
  
  ★这本著作对全国公安机关DNA数据库运行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实证研究。同时,作者广泛收集了美国各州及欧盟各国DNA数据库的资料,并与我国DNA数据库进行比较,研究的学术视野较为广阔。而且,作者还从证据法学视角开展研究工作,对DNA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实际应用提出了有益的建设性意见。
  ——鲁涤(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教授)
  
  ★该书首先讨论了DNA数据库的性质,进而讨论了DNA数据库的录入和存储、检索与比对、解释和使用等问题。内容紧扣实践、结构合理、逻辑清晰、论证有力、论据丰富,表明作者对DNA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有全面的把握,对有关材料能够加以运用。该书内容契合时代发展,是关于DNA证据的新研究成果,是相关领域的开拓性著作。
  ——王进喜(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目录

第一章 作为证据的DNA数据库
第一节 DNA数据库概述
一 我国DNA数据库的产生和发展
二 国外DNA数据库的历史及现状
第二节 源自DNA数据库的证据与传统DNA证据的区别
一 证据属性不同
二 证据种类不同
三 证据发挥作用方式不同
四 证据应用范围不同
第三节 DNA数据库证据概述
一 DNA数据库证据概念的提出
二 DNA数据库证据的分类
三 证据与线索之辩:DNA数据库证据性质定位
第四节 DNA数据库发挥作用及效果评价
一 DNA数据库的作用发挥
二 DNA数据库的效果评价

第二章 DNA数据库数据的录入和存储
第一节 人员样本信息的录入
一 准确性:发生张冠李戴式的冤假错案
二 全面性:重要信息遗漏影响罪犯排查
第二节 现场物证信息的录入
一 及时性:影响破案效率
二 完整性:影响比对效果
第三节 人员或现场物证DNA分型的录入标准
一 基因分型准入标准研究:数据的适格性
二 基因座选择标准的探讨:数据的兼容性
第四节 人员或现场物证信息和DNA分型数据的存储
一 信息和数据录入操作规程的编制和使用
二 DNA数据库信息和数据的控制
三 DNA数据库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

第三章 DNA数据库数据的检索与比对
第一节 全国公安机关DNA数据库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一 数据库比对模式影响破案效率
二 比中信息处理效率低下影响定罪量刑
三 数据库比中人员认定的特殊情况
四 现场物证的比中复核问题
第二节 公安机关Y-DNA数据库应用的局限性
一 数据库比中并不是同一认定
二 远距离流窜作案比对效果差
三 案件大规模人员排查成本高
四 遗漏家谱绘制信息影响破案效率
五 数据库无法全国联网比对
第三节 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的不足
一 检验效率低下,比对结果反馈缓慢
二 数据库容量增大导致的比对问题

第四章 DNA数据库鉴定意见的解释和使用
第一节 DNA数据库鉴定意见的产生
一 DNA数据库鉴定意见的形成
二 DNA数据库比中鉴定文书的乱象
第二节 DNA数据库鉴定意见的解释
一 案件情况及检材样本
二 鉴定意见相关统计学基本概念的解读
三 鉴定意见语言表达问题
四 DNA数据库检索比对证据的证明力问题
第三节 DNA数据库鉴定意见的解读错误
一 侦查人员对鉴定意见的使用
二 检察官/辩方律师对鉴定意见的使用
三 法官对鉴定意见的使用
四 鉴定意见解读错误之原因分析

第五章 法庭科学DNA数据库的规制
第一节 法庭科学DNA数据库的技术规制
一 实验室认可与资质认定的联系与区别
二 法庭科学DNA数据库的技术规制核心要素
三 法庭科学DNA数据库的技术规制路径
第二节 法庭科学DNA数据库的法律规制
一 DNA数据库样本采集与公民权利的冲突
二 审判阶段对侦查阶段DNA数据库运用的启示
三 法庭科学DNA数据库的法律规制路径:DNA数据库立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前言/序言

  随着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制度改革不断深入,证据裁判主义的思维方式渐渐浸入公安侦查人员、检察官及法官的内心。虽然从诉讼程序上仿佛依然是公安局做饭、检察院端饭、法院吃饭的模式,但是现在“饭”的实质发生了变化,归根结底其本质内核变成了证据。换句话说,以前的情况是公安局侦查活动的内容对后续检察院及法院的活动起到源头性决定作用,法院在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面前通常处于弱势地位。而现在则不然,一旦公安局做的饭“馊”了,检察院就拒绝端;检察院做的饭“糊”了,法院就拒绝吃。那么,什么为之“馊”和“糊”呢?简而言之就是未能达到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可见证据在刑事诉讼中振裘持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公安机关作为诉讼流程的起始端,恰恰扮演的就是这“诉讼饭厨师”的角色。饭能否色香味俱全,关键看食材,而证据就是这些食材。证据取得及时,食材就新鲜;证据取得全面,食材就丰富;证据之间能够相互印证,食材之间就能发生化学反应,这碗诉讼饭、证据饭就能闻起来香、吃起来美。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刑事诉讼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许多新的证据形式不断涌现。另外,人们通常认为的“证据之王”DNA证据越来越受到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专家学者的关注,其可靠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
  近年来随着公安机关DNA数据库建设的不断发展,库容量呈爆发式增长,DNA数据库比中案件数量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刑事诉讼中DNA数据库相关证据也在作用发挥方式和运行模式方面表现出了与普通DNA证据不同的特点。
  笔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设置检索条件:刑事案件、DNA或DNA数据库、裁判年份(2013年至2016年),检索得到2013年至2016年不同刑事案由全文中包含DNA或DNA数据库字段的裁判文书,对其数量进行统计。
  通过对两者数据的观察可知:
  第一,从新刑诉法正式实施以来的2013年至2016年,DNA和DNA数据库两项数据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4年度较前后两个年度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一数据与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提供的数据相吻合。①尤其是DNA数据库这一项,2013年的数据还只是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侵犯财产”这两类刑事案由中出现,但到2016年已经扩展到“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等四项刑事案由,这与DNA技术和DNA数据库在刑事诉讼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密不可分。
  第二,DNA数据库与DNA这两项数据相比:
  首先,DNA数据库这项数据从2013年至2016年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渎职/贪污贿赂”两类刑事案由中始终为O,而DNA这项数据已经全面覆盖全部四类刑事案由,这种情况的出现与DNA数据库特殊的运行特征和特定的运用范围是分不开的。
  其次,DNA数据库这项数据在四类刑事案由中的排序为:“侵犯财产”>“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危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而DNA这项数据在四类刑事案由中的排序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排在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侵犯财产”“危害公共安全”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DNA这项数据还包含“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渎职/贪污贿赂”类犯罪。也就是说DNA数据库在“侵犯财产”类刑事案件中发挥作用要明显强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类案件。
  这样看来,DNA数据库在刑事侦查及诉讼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已经表现出许多与普通DNA证据不同的特点,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越来越明显。





X27eGjZ8aH.jpg





K8YChtXEzm.jpg


好评度
100%
  • 全部评价
  • 晒图
  • 追评
  • 好评
  • 中评
  • 差评